2020/09/14
做营销,是反人性的
在过去的50多年里,“定位理论”让无数品牌脱颖而出,但是“小米的品牌延伸”等无数个明显违背定位理论的案例,以及更多的“流量经济”、“品牌形象论”让人们一次次的产生质疑:
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商业社会,“定位”理论还有用吗?
一、当我们质疑定位理论的时候 我们究竟在质疑什么?
近些年,我们看到一些似乎并未遵守定位理论,但是却取得了成功的例子:
京东并没有聚焦于当初的“专业3c零售平台”定位,而是采取了全品类扩张,依然取得了成功;
美团没有聚焦于团购,而是延伸到了打车、外卖、酒店住宿、铁路航空订票;
小米没有聚焦于做手机手机,充电宝、手环、耳机、大家电领域全面开花。
再之后,更多不一样的声音出现:“即使是那些有着明确定位的品牌,仍然需要大量的推广费用去烧钱打广告。这对于小品牌来说并不适用。”
这不由让我想到之前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:
很多时候,我们质疑一种理论,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法本身有问题。很可能是我们看待它的视角出现了偏差。
在我们决定质疑定位理论之前,定位培训要首先明确:定位到底是什么?
定位是一个锋利的营销工具,它可以指导企业的营销决策,但系统的健身可以让人减肥,可是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去健身的人而言,仅仅通过几个月的饮食控制,一样减肥成功了。
你会反过来质疑:健身无效么?毫无疑问,没有人会这么做。
因为每一种方法的意义和价值,是基于它们本身适用的前提条件而存在。而绝不会因为出现了另一种方法而消失。
那定位对营销和市场的价值是什么呢?
回归到本质上,做营销之所以要用定位的思想,是因为在这个时代,不论是产品还是信息,都在爆炸式增长,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。商家为了吸引用户,投放的广告也越来越多,各种类型的营销方案层出不穷。
但消费者面对这么多的信息狂轰滥炸,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,只会对大部分广告视而不见,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做的营销,可能都是无用营销,钱都打水漂了。
定位之父艾·里斯先生这个背景下提出来:企业竞争的终极战场,在用户心智。品牌只有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,才有了商业竞争的资格。对营销而言,你是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,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,能不能就记住你。
企业战略培训机构给大家介绍一下占领用户心智的品牌会有多吃香?
王老吉找到了“怕上火”的位置,销售额从1亿暴涨到200多亿,
老板油烟机找到了“大吸力”的位置,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油烟机品牌
奥克斯找到了“互联网直卖空调”的位置,短时间内就了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空调品牌,
长城汽车的SUV找到了“经济型SUV”的位置,逐渐成为“中国SUV领导者”
……
再说一个互联网圈最新的动态,魅族前CMO李楠离职,离职创业之后,李楠曾经多次强调用户心智的重要性,他在微博上表示:
“用代工或廉价品牌占领全球物理战场这事,上一代企业家做的不能再好了”,“份额之战已经终结,心智之战刚刚开始”。
这就是定位理论和占领用户心智的威力。想要做好营销,一定要抓住“心智”这个营销新战场。
二、做营销 是反人性的
人的心智资源有限,如何占据潜在消费者的心智,成功的秘诀就两个字:聚焦。
尽可能砍掉那些不赚钱的业务,专注于那些值得投入更多资源的产品和服务,听上去好像难以接受,但想要做好,做对营销,其实都是反人性的。
很多年前,里斯先生在通用电气任职时就领教了“专家”的威力。当时,通用电气提出了一个叫“组合式电站”的概念,向电力公司打包推销各类电气组件产品,意图包揽电力设备车间的所有业务,在完工后把钥匙交付给客户即可。
这是“一站式购物”概念,当时看来是相当不错的战略。但事实如何呢?
电力公司说,“非常感谢,我们会买GE的涡轮发电机,不过要向其他专业厂家买控制器、转换装置和其他部件”。
通用电气还有一段时间大力推广它的“整体厨房”概念,但是家庭主妇面对一个“GE厨房”,通常说:“谢谢,我们会买你的冰箱,不过我们要向厨房帮手(KitchenAid)买洗碗机,向美泰克(Maytag)买洗衣机,还有……”
可见,就算是面对通用电气,这样一个电气的领导品牌,客户也不愿意全部买单,而是要找最好的专家产品。
因为这个原因,杰克韦尔奇自1981年上台以来,开始遵循二元法则,实施“数一数二”战略,不断地聚焦,不断的砍掉、卖掉那些排名不在第一和第二的产业,不断的从通才领域退出。
营销是反人性的,在大竞争时代,多就是少,少就是多。产品线越长,赚取的钱其实就越少,企业的力量、品牌的力量就越弱。当一个公司希望将来能够长久地发展,就必须集中在少数产品上,来赢得在人们心智中的地位。
任正非曾经说过:
“我认为拳头握紧才有力量,分散是没有力量的。
所以说我们要踏踏实实沿着有价值的点撕开口子,而不要刚撕开两个口子,就赶快把这些兵调去另外一个口子,这样的话你们就是成吉思汗,就是希特勒,你想占领全世界,分兵多路,最后就必然是死亡。”
再来看看常常被反定位人挂在嘴边的小米,小米不断延伸,产品越来越多,但更丰富的产品线,没有让小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,反而,小米手机的市场销量排名不断下滑,从2015年的市场排名第一,到2019年跌出前五,市场份额腰斩。
这里面不仅仅是产品线较长,公司容易“分心”,更重要的是,市场和用户对专一的公司更容易认可。
三、从用户的心智中找答案 永远是营销的底层逻辑
从用户的心智中寻找答案,是定位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。而这一点,永远是营销的底层逻辑。
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很多想在营销领域开宗立派的人,上来都要反对一下定位理论。反对之后,他们自己所遵循的营销方法,却又离不开定位的底层逻辑。
就像数学解题一样,有公理,有定理,有例题,你全部学会了才会去试着解题。但之前很多人学定位,都是只学了例题和定理,却没有去深究例题和定理背后的公理。
现在市面上很多课程告诉你的方法都是高度提炼和推导过的定理,但任何学习,你首先要学到根本,你要先把公理,先把它的底层逻辑学清楚。
所以克里夫定位学院的执行院长寿雯设计了这样一门定位入门课程,想从定位源头开始,把营销这件事讲清楚。
让更多人知道定位是怎么回事?怎么避开营销误区?怎么更有效,更科学地,把营销这件,人人都得面对,又很头疼的事做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