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8/17
企业品牌定位培训分享:苏宁818,是谁在“发烧”?(定位视角看电商购物节)
送走了年中大促618,格力和奥克斯的空调之战犹在昨日,马上又要迎来了818发烧购物节。虽然各种促销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欲,但线上促销节日一波接着一波,消费者也甚是乏累。企业品牌定位培训分享:苏宁818,是谁在“发烧”?
为何电商平台如此执着于更多的购物节?下面,就从定位角度看看购物节究竟有何魔力。
购物节的公关价值
电商造节实质上是平台商为了吸引流量和商家入驻而做的公关活动,最早是在2009年,由阿里发起的双十一购物节,每年一次逐渐扩大影响力,从2009年的仅有0.5亿的成交量,到2018年已经增长至2135亿的成交量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民狂欢购物,天猫与淘宝两个平台也受益颇多,凭借着活动吸引大量的流量以及优质品牌商进驻,成为数一数二的电商平台。
“双11”是推动网络购物的有效公关活动
对阿里系来讲,甚至对整个电商产业来讲,“双十一购物节”无疑是推动“网络购物”这个新的消费方式进入主流大众消费视野的有效公关活动。
京东618、苏宁818
京东晚于阿里一年创造了618年中购物节,也逐渐成为了颇有影响力的一大购物节。苏宁创造的818发烧购物节的目的也是为了拉新流量,扩大平台影响力,建立自己的专属购物节。
购物节“发烧”了
苏宁的818活动于2015年开始,借助电商增长的风口,逐年增长,苏宁试图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,采用O2O的概念来建立818与其它购物节的区别。
电商平台通过“造节”来建立势能的机会
已经不复存在
但在消费者看来,818依旧是一场促销购物活动,而双十一和618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了大型“购物节”的位置,电商平台通过造节来建立势能的机会已经不复存在。当电商增长的风停下来的时候,苏宁的818也会难以维计,不如利用其线下资源的优势,寻找下一个有效公关。
苏宁818错过了“三大件”的销售旺季
此外,苏宁选的这个818日子,对苏宁所擅长的家电销售并非最有利。对家电来讲,传统的三大件:电视、冰箱、空调,818都完美地错过了销售旺季。所以,退一万步讲,苏宁想造自己的购物节,818也非明智之选。当然,也属无奈,因为天猫和京东,选择了最好的两个时间节点。
购物节是“大麻”
短期兴奋、长期萎靡
平台商热衷于创建自己的购物节,来扩大自身平台的影响力和销售额。但对于在平台上开设店铺参加购物节的品牌商来讲,电商的购物节无疑就是短期让你的品牌兴奋、长期让你的品牌萎靡的大麻,百害而无一益。
促销打折对于品牌商来说却是弊大于利
为什么呢?
因为目前所有的“购物节”都是围绕着促销打折来构建的促销活动,而促销打折对于品牌商来说却是弊大于利。[定位之父]艾·里斯先生在《董事会里的战争》一书中指出:“营销上的成功和优惠促销是成反比关系的” 。“促销就像吸大麻,短期的兴奋之后是长期的萎靡,为了再次兴奋起来必须要继续促销”。
消费者想:打折的价钱才是这个品牌真正的价值
品牌营销的时候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我的产品如何好,为什么要选择我这个品牌。而促销活动是以“便宜、低价”来吸引消费者,其向消费者暗示:这个品牌平时的价格是贵的,打折的价钱才是这个品牌真正的价值。品牌一旦走上了促销的道路就难以停止,消费者养成了只有在促销的时候才购买的习惯,品牌价值也会在不断的促销中逐渐丧失。
小结:给“发烧”的购物节泼冷水
无论是平台,还是品牌商,日益增加的、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所谓的“购物节”,本质就是为降价促销找了一个理由。
“购物节”已不是最有效的方式
在初期,为了推广网络购物这个大品类,这种方式起到了很关键的公关作用。当然,今天双十一和618的成功,也继续推动着发起这两场购物节的品牌的成长,一家是阿里,一家是京东。但是,当大家都往一个方向扎堆的时候,都在塑造各自的购物节的时候,那么就预示着这种方式已经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了。
苏宁的定位是什么?
打造品牌应该回归到最本质的差异化定位上,而非纠结这些战术性的促销活动上。如果这样思考,更大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:苏宁的定位是什么?